◆
前段时间,菌菌看到一个让人冷汗直流的新闻:
爸爸嫌孩子写作业太慢竟将铅笔插入儿子后脑!
新闻中的爸爸,在辅导作业时嫌弃孩子太磨蹭,抬起手对着孩子的头就想教训。
眼看爸爸动手,孩子也本能地用手挡了一下,却忘记了自己手中还拿着铅笔。
而正是这支铅笔,竟随着爸爸的动作插入了孩子的后脑勺!
后来,据医生所说,铅笔从椎动脉附近几毫米插入后脑勺,好在没有刺穿颅骨。如果出现丝毫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看完新闻,菌菌真的出了一身冷汗。
此前,还有过母亲因不满孩子学习成绩而捅死孩子的报道,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或许是因此类新闻频出,所以互联网上总有一种声音,即:
不要对孩子发火,脾气大的父母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但作为一个家长,菌菌真的是知道,在养娃过程中想要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今天菌菌也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作为父母,真的不能和孩子发火吗?
1“再生气也别对孩子发脾气”
骗了多少父母
PET(Parnt-Effctivnss-Training父母效能训练)的创始人托马斯-戈登博士曾说:
“父母最好不要因为试图去扩大自己的接纳区,而违背自己真实的感受。”
因为父母是人,不是神。
我们的情绪不会因为隐忍不发而消失,相反,它会因为积压严重而更容易失控。
菌菌的后台就有这样的留言:
接着,这位妈妈又开始自责:
在后台,这样的留言并不在少数。
有人说:
还有人说:
各位爸爸妈妈的心情,菌菌真的可以理解。
发飙→自责→反思→继续发飙。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恶性循环。
但在这个循环中,不仅父母会因压抑情绪而压力倍增,甚至可能出现身体疾病,亲子关系也同样可能受损。
所以菌菌才认为,父母一直不发火,也并不是一件好事。
2不发火的父母
才是好父母吗?
家长爱发火,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脾气急的父母,养不出幸福快乐的孩子。
……
这样的教导,菌菌经常看到,大家可能也是如此,甚至还会主动转发收藏。
似乎所有人都在说:不会发火的,才是好父母;因为你发火,所以毁了孩子的现在和未来。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压抑情绪,孩子其实有感知
多伦多大学的BonniL博士团队,调查了父母和孩子之间10天的日常互动,他们发现:
当父母刻意压抑消极情绪、放大积极情绪时,他们会有更低的情绪幸福感、更差的亲子关系质量。
当家长明明很生气却还要装作温柔的时候,孩子往往都能一眼看穿。
就比如有一次,菌嫂因为小小菌不好好吃饭有点生气,虽然当下没有表现出来,但还是被孩子追着问刚才是不是生气了,为什么皱着眉头。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并不傻,大人的情绪,他们也会有所感知。
◆压抑情绪,身体也会有反应
情绪与身体的关系相当密切。身体不好会影响心情,长期的焦虑压抑也会反映到身体上。
有研究显示,负面情绪累积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女性焦虑、压抑、家庭矛盾、性生活不满意等多种负面情绪,都可能导致乳腺增生和乳腺结节发生率升高。
甚至还有新闻报道,有家长因教育孩子时太生气,竟然突发了急性心肌梗死。
看得菌菌赶紧做了几次深呼吸,让自己情绪平稳。
◆比生气更可怕的,是冷暴力后孩子的敏感自卑
真的强行压制过自己情绪的人,或许会有这样一种体验:
虽然情绪没有明确表达,但心里还是会有一种怨气,还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不顺眼,特别是那个引发自己情绪的“罪魁祸首”。
无论是不满的脸色,还是冰冷的家庭氛围,孩子都可以感受到,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就会变得敏感自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别人脸色。
而这,想必是咱们家长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菌菌才想对大家说:
在亲子关系中,不是不能发火,而是要学会正确的发火。
3脾气这样发
不会影响亲子关系
那么,怎样发脾气才是正确的呢?
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曾提出:可以用三个步骤向孩子表达愤怒:
这三个步骤,菌菌和菌嫂屡试不爽,每次都能和小小菌成功沟通。
其实,这套步骤里面还有个小技巧,菌菌也悄悄告诉大家:
在生气的时候,试着多说“我”,少说“你”。
当我们以“我”开头讲述时,这个句式就能引导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脱口而出对“你”的指责。
比如:“我希望你可以把玩具收拾好。”而不是:“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乱了!”
换个角度来描述,效果也会很不一样。
另外,我们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孩子其实会担心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自己了。
所以,当我们的情绪平静下来后,要记得和孩子重新进行联结。
这个联结可以是抱抱孩子,也可以是平静理性地告诉孩子刚才生气的原因,还可以是和孩子打闹一番。
这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虽然爸爸妈妈刚才发火生气了,但并不会因此减少对他的爱。
另外,菌菌也从抖音上找了几个“解气妙方”,大家如果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可以试试。
第一,生气的时候多在心里默念几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再惹自己生气又有什么办法呢?
第二,如果这样还不解气,菌菌真诚推荐大家准备几个解压神器。
比如,桌面拳击球,把对孩子的气都发泄到这里。
再比如,呐喊壶,把吼孩子的话全部说给这个壶听,等发泄完了,再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
还有“打我鸭”。自带嘲讽,绝对解气。
这个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说不定玩着玩着及不气了。
如果实在生气想砸东西,菌菌再给大家推一个“摔不烂番茄”,绝对解气。
最后,这个视频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心情。
养育孩子,真的是世界上最艰难的挑战。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些父母,并不在意自己的情绪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
但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往往是因为太在乎,才更容易失控。
可父母也只是人,而不是神。
我们也会累,也会疲惫,也会有控制不住的时候。
所以,比起一位强调发火的危害,菌菌更希望鼓励爸爸妈妈们:
找到更合适地对孩子表达情绪地方式,更真实地面对孩子,体会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
最后,也记得给菌菌++哦,这是菌菌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菌菌最近新开通了视频号哦!
超实用育儿干货知识,用精美动画视频展现,让育儿更简单有趣。
快来试试,觉得有用记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