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这一代的清风明月丨私享艺术私享艺术

这一代的清风明月

丨文/潘敦丨

上个月看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纪录民国作家萧红生平,电影三个多小时,说不上太好,也算不得糟糕,影片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倒是萧军、萧红受邀到上海见鲁迅先生的那一幕。两人站在虹口内山书店的门外,隔着玻璃窗望见坐在书店里的鲁迅,汤唯是个好演员,没有太剧烈的肢体语言,却清楚让我读到当时萧红的兴奋与激动。后来我与谭然说,当年第一次见董桥先生,表情虽不自知,却亦大约如是。

初读董先生的文章正好是十年前,第一本《乡愁的理念》,年在台湾出版时原名《跟中国的梦赛跑》,三联书店年引进、重编、更名,我买的那本已是年第四次的重印。之后因公务来往香港渐频,才知道自九十年代中开始,董先生的文集一直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首印,于是一本本补买、补读、补功课。董先生年轻时写时评,发议论,奇思妙构,引经据典,笔下常埋珠玑。过了耳顺之年多谈旧物,旧人、旧事,往往睹物思人,因人念事,旧南洋,旧台湾,旧香港,旧英伦,一幕幕好像是铁皮饼干盒里翻出来的老明信片,四边泛黄,往事仿佛都镶了楠木镜框,等你挂它上墙。

老派文人都爱字画骨董,都读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董先生尤是。年牛津出版《小风景》,书里用董先生的藏品照片为文章配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字画、成扇、竹木、牙角、铜炉、砚台、嵌宝、雕漆、吉金、古玉、印章、葫芦、藏书票、还有手工装帧的西洋典籍,董先生一边收藏,一边考据,一边落笔成文,集结付梓,活脱脱十几部白话版的《前尘梦影录》,也成了我开始接触字画文玩的参考书,无奈“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闲财碎银,都付于那僻摊、冷肆、拍卖行,落得个家有长物,身无余资,倒也不算凄凉。多年后我请董先生为拙作《玉成墨影》题写书名,趁机打趣,说这都是他教我,也是他“害”我,更是他“救”我了。

“玉成墨影”四个字写得真好,半隶半楷,五分何绍基,三分倪元璐,两分台静农,融在墨里,变成自己。老先生做事认真,裁了瘦长条的洒金粉笺,用铅笔打了淡淡的格子再写,看了让晚辈感动。写字实难,临古人先贤临到七分相似是本事、是用功,临了几十年,终于在漆黑的墨汁里琢磨出自己的一点风骨,是天资,是造化。北京中华书局最近选编沈从文先生以“古代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出版了一本《古人的文化》,书里有一篇谈写字,沈先生说得中肯:“必明白字的艺术,应有的限度,折衷古人,综合其长处,方能给人一点新的惊讶,新的启示···这种专家当然不多。另一种专家,就是有继往开来的野心,却无继往开来的能力···这种专家一多,结果促成一种风气,便是以庸俗恶劣代替美丽的风气。专家不抬头,倒是‘塞翁失马’,消极的不至于使字的艺术十分堕落,专家抬头,也许更要不得了。”古人没有书法“专”家,读书人个个都要练字,字写得俊的,也大都学问好,文采佳,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文章要比书法还好,今人大都不读了。

去年年中董先生退休,闲来无事,天天在家读书练字,朵云轩仿古木板水印花笺上写蝇头行楷,有时默几行唐诗宋词,有时录满页笔记旧谈,写完正文更题跋文,跋文要比正文还好看,跋文里你能知道董先生年少时读过什么书,临过谁的字,背过多少诗,能知道董先生与前辈结交的前尘往事,能知道香岛半山,南窗灯下,董先生读书写字,竟到天明。我最喜欢董先生录杜少陵《佳人》后题的那一段:“予小学读杜甫《佳人》,至今不忘,老师谓天宝乱后当是实有其人其事,杜工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合当千古绝唱。甲午年深秋録此旧爱,追念往事不无感慨,古今佳人无数,予有缘相识二、三而已,今垂垂老矣,再诵此诗追忆似水年华耳。香岛半山书斋南窗下”。好一个“似水年华”,好一个“不无感慨”!

水印花笺写了几十张,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林道群先生看惯了董先生的墨迹,都说董先生的字近来越写越好,董先生称之为“养字”,我说看这字的人能养心。旧字画、旧文玩就好像旧时代的清风明月,董先生总爱这样比喻,文章里常说他这辈人是有幸沐得清风,照见明月的最后一代,让我等晚辈听了不免气馁。也是,旧年月稿费还值钱,文人只要笔头勤快大都小康,补报纸两三个天窗,运气好,冷摊上能换一件袁公子扇面,溥王孙斗方,小名家、小文玩更能挑挑捡捡,那时候的冷摊真冷,冷得只剩清风明月。斗转星移也快,这几年国内拍卖兴旺,富翁豪客一掷亿金,清风明月身价陡然,东西一贵,赝品也多,读书人想要一件前辈文人像样的手迹比登天还难。我求董先生匀我些写好的花笺,让我替他在台北办一个精致的文人墨趣展,多少是盼着清风又来,明月再度,毕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一代的清风明月不尽相同,但都相似,这一代的人,还是要找回这一代的清风明月才好。

董桥原名董存爵,祖籍福建晋江,一九四二年生于印尼,十七岁回台湾升学,一九六四年台南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一九六五年定居香港从事翻译工作,在报章副刊连载翻译小说。一九六九年入香港工业总会任翻译,七零年在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任编辑,编审并出版美国政经名著及文学经典中文译本。一九七三年考入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科任编译,以普通话播报新闻、评论及文艺节目,同时报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筹拟中国当代文学论文。一九七九年出任《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查良镛先生书牍助理,七年后转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组主任,再应查先生之聘出任《明报》总编辑,历时七年。一九九六年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一九九八年进《苹果日报》,先后担任总编辑、社长及一传媒执行董事等职务,二零一四年七十二岁退休。

董桥家学渊源,潜心文史,酷爱集藏文玩书画及英文典籍,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数十年,在港台及大陆出版文集近百种,至今笔耕不辍,博读不懈,归休后不忘习字,先后在台北、广州举行《董桥墨趣》与《读书写字》书法展。

早岁著述议作既已绝版,嗣后文集选集均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共计三十三种:《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髮青山》、《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小说人生集》《董桥七十》《英华沉浮录》共六卷、《立春前后》、《小品卷一》、《小品卷二》、《一纸平安》、《跟中国的梦赛跑》、《克雷莫纳的月光》、《夜望》、《读书人家》、《字里相逢》、及《苹果树下》。二零一七年适值董桥翰墨生涯历时半世纪,苏富比香港画廊四月举办《读书人家:董桥书房剪影》展览,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月出版董桥新著《读书便佳》。董桥与梁康蓝育有一女一子,子孙三名。

---END---

出品人丨王成业

特别鸣谢丨董桥先生

图片丨董桥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丨松荫艺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