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得上是学生的童年,可能只要在学生上小学的时候,不仅天性烂漫,还经常会有很多迷惑行为,可能至今都记忆犹新。
每个小孩从踏入小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身份:学生,自此之后,将陪伴小孩的成长,直到高考结束步入大学,正是走进成年人的世界中。
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们遇到对学习无感的时候,也是非常常见的事,甚至还可能因为讨厌一门学科的老师,因此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
当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无聊时,就会不受控制地做出一些迷惑行为,还有很多都是在无形中完成的,这些迷惑行为也丰富了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快看看你中了几条。
盘点小学时期的“迷惑行为”,至今记忆犹新
迷惑行为1、涂“口”字
经常会看见老师和家长,偶然打开一些学生的课本时,特别是语文课本,会惊讶地发现课本上的字,只要是出现“口”字形状的字上,都被涂上了小学生用铅笔涂实了。
有的老师和家长会告诉小学生,以后不能这么做了;而有的老师和家长也不以为然,只认为是小学生的迷惑行为,却无意间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甚至已经无意间养成了一种习惯。
迷惑行为2、扎“橡皮”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期,会把买橡皮当成一种爱好,总能看到小学生的笔盒、书包中,装着各种各样的橡皮,这些小学生除了有积攒橡皮的癖好外,还有很多小学生喜欢拿铅笔扎橡皮。
把橡皮扎成各种形状,就像是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丝乐趣一般,也可能是小学生用来缓解压力的方式,总之,很少有橡皮能从小学生手中完好的离开。
迷惑行为3、书本上淌水流
如果家长或老师,发现小学生的课本变得抽抽吧吧的,那八九不离十是小学生用课本玩淌水流了,就是在课本上倒上几滴水,然后吹着水流不断扩散。
很多都是在小学时的美术课上学的,只不过美术课上用的颜料,能四散出不同的图案,但是小学生用水玩,最后只能让课本变成一褶一褶的,却很难解释这么做的原因。
迷惑行为4、推“铅笔铅”
有很多人在上小学时期,总是喜欢一盒一盒地买铅笔铅,然后在上课时,不停的将铅笔铅,反复的推入自动铅笔当中,看着铅笔铅一点点被完好无损地推进铅笔中。
可能当时会觉得很解压,这种迷惑行为至今还记忆犹新,还有一些网友说:“当时这么做,是觉得自己是医生在打针!”果然,小学时期的脑洞,总是无限大的!
学姐有话说:
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看完后,竟然惊讶地发现,这些小学时期的“迷惑行为”,竟然无关地域、无关学校,很多人都是从小学开始,不自觉地就解锁了这些技能。
虽然这些小学时期的迷惑行为,并不能给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还是希望老师和家长,在发现小学生有这些行为时及时制止,毕竟要为了长远的学习做打算!
为何家长或老师,要制止小学时期的“迷惑行为”?
1、容易分散小学生的时间和注意力
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最难做到全神贯注,因为小小年纪天性的原因,注意力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吸引过去,自然就没办法全神贯注地学习。
也被称为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并不是只有和同学之间交头接耳才能影响学习,小学生自顾自地玩下去,也没办法专心听老师讲课,一旦养成坏习惯后果非常严重。
2、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小学时期的“迷惑行为”,就像是提高学习成绩道路上的阻碍,有这些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小学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又起到“打基础”的作用。
老师和家长都会在小学时期,格外注重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当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就会非常自觉地完成学业任务,需要家长和老师操心的地方也就减少了。
总结:
学生的整个小学时期,就像是一座待建的大楼在打地基一样,只有将地基打得扎实坚固,那么之后不管建多高的楼,也不会因为地基不稳,导致建造失败。
小学生不仅要在小学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制力,在面对周围一些可能会影响学习的因素时,能做到从容不乱。
今日话题:小学时期的“迷惑行为”,你中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