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214/5116386.html
回忆到董庄矿买小人书
段绪军
儿时,贾汪乡村的经济不发达,别说黑白电视,就连收音机还没有普及。对于孩子们来说,在沟渠里逮鱼摸虾便是最好的乐趣。约上几个发小,在村外水渠上来回奔跑,水渠是生产队用来浇灌农田的,只要村南不老河边的电灌站的四台大水泵一停,渠里的水就慢慢浅了,渠底的野鱼,就看得分明,我们可以跳进渠里去抓,就是捉到一条像手指大的小鱼,心中也会有说不出的快乐!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小伙伴到董庄矿区买来一本小人书,从那以后除了在沟渠里逮鱼摸虾,到董庄矿小人书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那时我们这些小孩子买小人书都是步行去的,董庄矿离我们东段庄村只有五里路,韩桥矿离我们东段庄村六里路。我们当然不会舍近求远。七十年代末的董庄矿有自己的大礼堂,大食堂、大澡堂。因为有几千名煤矿工人带着老婆孩子在这里生存,所以矿周圈应运而生的工人村、农贸市场、医院、学校、照相馆、娱乐场所好像天天都在过节似的,个个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气象!而周边诸如高圩、阮庄、贾庄、油坊、彭庄、徐台等十几个村子,因为贫穷落后,都是清一色的茅草房,在广阔得像大海一样的田野环绕之下,呈现出一片衰败寂寥的灰色。于是乎繁华喧嚣的董庄煤矿,就像一座闪亮夺目的灯塔,红红火火照亮和温暖这里的人们!姑娘们成群结队爱到那里的照相馆合影,小伙子们有事没事爱到游乐场里溜达,爱俏的媳妇们喜欢到矿区商店买新衣服,无论大人小孩,天冷的时候,总好隔三差五到矿上大澡堂里洗澡,而我们小孩平常最爱的,就是把攒了多天的零花钱,到董庄矿买小人书!比方说,夏天我们正在沟渠里捉着鱼,有人说五里外的董庄矿工人村里的商店来新小人书了,抬屁股就窜,到家里找钱,生恐晚到一步,那是一种比过年吃肉、穿新衣还要快乐的事情!
小人书通过简单的画面和文字便清楚地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是名副其实的图文并茂,那时候也叫画书!小人书很小,像巴掌大,可以装在衣服口袋里,走坐随时都可以拿来看。因为小人书,我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交流讨论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关系也密切起来。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最初印象就是从小人书里了解的,不能不说小人书潜移默化着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那时候,小伙伴之间就算刚打过架、红过脸,只要一起步行到董庄矿买小人书,一切不愉快统统立刻会抛到脑后了。
记得最早的董庄矿工人村,位置在董庄煤矿北和原董庄村驻地东,去紫庄镇的乡村公路西。那是一个用红砖垒成的中间留有十字形空心的大院子,里面几百亩全是煤矿工人居住的红砖瓦房,一处处多得数不清,一样的木门,一样的小窗,一样的红砖,一样的红瓦,坐北朝南,就像一个个端庄淡雅的女人,在一条条横平竖直的水泥路两旁,整整齐齐站立着!沿着上面弓形铁珊栏写有“董庄矿工人村”的大门下三米宽的水泥路往西走一百多米,路南就是董庄矿商店了,那时的商店,不像现在的超市有几千平方米的空间那样敞亮宽阔那样让人心旷神怡,而是相当窄小,就像窑洞一样,五米的宽数,却有几十米甚至一百多米长度,就像长筒子一样,所以那时四邻八乡的人们管它叫筒子屋,那里的物品就像万花筒让我感到稀奇眼花缭乱,大开眼界:那里有卖糖果和小孩玩具的,卖布匹衣服的,有卖保温壶和洗脸盆的,有卖自行车的,有卖油盐酱醋的……好像人世间吃的用的穿的东西,都囊括其中,在这琳琅满目的商品里,我们只是对卖小人书的柜台情有独钟,柜台里卖小人书的阿姨三十多岁,留着齐耳短发,脸庞区别与我们乡村女子的就是白皙细腻而显得光鲜亮丽,她穿着一身蓝布带绿色纽扣衣服,又是那么洋气,特别她一笑,露出像石榴籽一样晶莹洁白的牙齿,觉得很好看!各种类型的小人书在柜台里花花绿绿地排放着,有《武当》、《少林寺》这样武打的,有《洪湖赤卫队》、《渡江侦察记》这样打仗的,有《沙家浜》、《红灯记》这样唱戏的,有《杨家将》、《岳飞传》这样的历史故事,也有像《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样的外国名著。买小人书的全是我们这样大的小孩子,都头扎马蜂窝往柜台前凑,卖小人书的阿姨记忆可好了,你一说书名,他马上知道书有没有、在哪里摆着。要是你拿着一直翻看着又不掏钱给人家,那阿姨也不恼,只是笑呵呵地说道:“哎呀!你们不买赶快放下,这里是商店,不是图书馆,不能一个劲地看啊!”我们只能不好意思地放下……
对于到董庄矿买小人书,父母的态度是截然不同:母亲对我厉声呵斥,家里本来够拮据的了,不要我乱花钱。父亲是位教师,他温和大度,认为小孩子看小人书是好的,可以多长长见识,每次星期天他从学校来,听说我要到董庄矿买小人书,背地里总是给了我三毛两毛的。为了能到董庄矿商店买更多的小人书,除暗地里问父亲三毛两毛的要,还从出外给家里买东西的钱中“贪污”一点,比如母亲常常指派我到村里的小店打酱油,买盐买做布鞋需要的针头线脑,家里来客人了,又让我买酒等等,剩个一毛两毛的,我都谎报军情,说自己买学习用具了,比如铅笔、橡皮、作业薄之类的东西。其实都让我花在到董庄矿买小人书上了。几乎每个星期天,我和发小们都要到董庄矿商店看看又有啥新小人书出来,打仗的小人书看多了,常常也会让我们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常是在大冬天。我们背着一条蛇皮袋,里面放着替换的内衣去董庄矿里的大澡堂洗澡。等我们从澡堂子里出来,我们就到矸石山上,拾旧铁块和烂铁丝,有时从机电科门口经过,顺手牵羊还能拾到星星点点的废铜丝,我们都如获至宝,欣喜放进蛇皮袋里,为了躲避门岗的检查,上面用替换下的衣服盖上,然后大模大样从东大门走出去,到矿外的收废站去卖,就换上几毛钱。为买到更多小人书,大冷的天,煤矿大食堂里二分钱一碗的胡辣汤,五分钱一块的油饼我们也舍不得买,宁可把泛在舌头上的涎水往肚里咽,也要拿钱去董庄矿工人村商店买小人书。
记得有一次我们用废品换来的五毛钱,买来了《隋唐演义》、《水浒传》这两本小人书,一路上我和发小们争相翻阅着,讨论着:谁是唐朝第一条好汉?谁的兵器最厉害?梁山好汉谁武功最强?谁最讲义气?那时我们都有英雄情结,说起英雄好汉的故事,个个心情舒畅,眼睛明亮;真是无比享受,无比崇敬。
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是小人书滋润了我们幼小的心田,是董庄矿区的富有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所以说董庄矿工人村商店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童年记忆。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由于煤矿开采的原因,工人村被迫往矿区东部迁移,没过多久,那里大面积塌陷,形成一片片汪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董庄矿煤炭资源枯竭,走向了没落,年关井。当年繁华喧嚣的董庄矿区如今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只剩下沧桑、古老的面容!
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懵懂的童年伴随风花雪月已开始让我们慢慢地奔向古稀,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但儿时到董庄矿买小人书的渴望和快乐,诱惑与付出,至今在脑海里是那样的清晰!想起这些,我总是心生温暖,感慨万千,那是我们这代贾汪矿区边缘乡村人一段经历,追忆童年悠远的乡思……
作者简介
段绪军,自由职业者,爱读书,喜欢写一些乡村生活有温度的文字,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多篇,有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