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的学习离不开预习环节,很多学生知道需要预习,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怎么预习才是正确的。正确的高中学习方法有六个环节:预习、听课、笔记、复习、练习、总结。而预习就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而且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接下来每一个学习环节,所以要重视预习的作用。
那么,如何预习才能算是正确的和有效的预习呢?这里分享一下考试都在分以上的学生们是怎么预习的四个先后步骤顺序,也许会对你的预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预习步骤一:课前通读上课教材,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环节的时间一般都在上课前一天进行,有的学生选择前一天下午自习课进行,有的学生选择前一天晚上进行。也有的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前一周就把下一周的课程预习了,不过都没有前一天预习的效果好。具体预习的内容就是先通读上课教材,如果时间紧迫就只通读第二天上课的章节就可以。
预习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个预习笔记专门记录预习的所思所想,不过也可以简单地拿铅笔标记在课本上。学生们把遇到的思路疑难点都可以标记出来,然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标记的地方。做到了课前看一遍要讲的章节内容和标记出不懂得知识点就算是完成了预习第一步。
预习步骤二:初步尝试做课后习题和相关例题,自我检测预习效果。
预习的时候当通读完教材章节后,还需要尝试着做一些相关习题。做题的目的就是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如果相关习题还会出错,那就说明预习的内容还有没理解明白的地方。这个时候就把出错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可以选择课堂或者课后询问老师解决。这也是加深知识点理解的机会,如果预习环节里面没有尝试做题的过程,那么某些知识点就不会理解的那么透彻。
课前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做题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在高中阶段很多学习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不要总是想着让老师带着学习。学生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学会预习自主做题就是预习的第二步。
预习步骤三:预习重理解和思考,想明白过程很重要。
预习的时间其实没有那么多,大部分学生把预习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内就可以了。预习的时候需要通读课本,而通读的时候重点在理解层面,某些知识点只要想明白了就算是完成预习任务。而重点标记的也是那些理解层面有障碍的地方,有时候是一个说法不明白,有时候是一个概念不清晰。当你预习的时候就知道哪些地方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自己不明白。那么你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听课会有目的性,听课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预习步骤四:理科重想,文科重记。
预习的时候不同学科需要采取不一样的预习策略。如果是预习数学物理化学的科目那就要想办法解决思路的问题,重点在思考层面。如果某些概念很难记忆,也可以提前记忆,但不是预习重点;如果预习的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那就需要在预习的时候重点记忆那些要求记忆的内容。因为提前记忆清楚后才能利于自己在上课的时候重点放在理解层面上来。也就是说文科类的预习重点在记忆,理解层面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解决。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正确预习的四个步骤。总之,预习环节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步,预习环节需要养成习惯坚持每天完成。很多学生忽视了预习的重要性,可是殊不知上课听不懂和跟不上老师讲课节奏都是没有重视预习导致的。而且只有当你预习环节顺利完成,上课才能真正知道课堂笔记需要记录些什么。预习环节和后面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是互相联系的,所以想要提高分数就要先明白怎么样正确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