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粗心大意,学习马虎的问题如何解决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说,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了,特别粗心。比如说,写作业的时候,明明答案是三个字,他经常写两个字。要是问他,他肯定能说出正确的答案来。

一位父亲也说,女儿也在读小学二年级,平时成绩很好,给她出的题她都会做。可是,一碰上考试她马虎粗心的毛病就复发了。每一次考完,她都很有信心,说没有什么不会的。可卷子一发下来,真让你生气,难题都做对了,错的都是简单的。马上再考她,她还是会。他的这种毛病怎样才能改正呢?

另一位母亲说,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中考前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人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

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认为马虎是小毛病,以后注意就可以轻松改正。那些做错的题目,儿童是会做的,而做错的原因只不过是马虎而已,下次注意即可,所以出现学习马虎的儿童就没有改掉这种毛病的强烈愿望。提到“马虎”对儿童的危害,在小学阶段,儿童学习马虎的问题首先影响的是儿童的学习成绩,接下来是作业不认真,大错不多、小错不断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对此问题听之任之,就会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一种浮躁的情绪,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逐步消磨掉孩子正在形成的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在人生的竞争中,小小的马虎就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失败。

1.孩子学习马虎的五大原因

马虎是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粗心所致,其实马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孩子学习马虎的表现千差万别,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表面的直接原因,也有自身内部深层的心理因素,还有学习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1)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分散是产生学习马虎比较直接和较常见的原因。例如:有的儿童边看电视边写作业,一心二用造成了学习马虎;有的儿童为了保证班里学习标兵不丢失,从白天到晚上书不离手,过度疲劳造成了学习马虎;有的儿童心里总想着古代兵器、战舰,因为贪玩造成了学习马虎;还有些刚上学的儿童或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在课本难度加大时,没有调节好自己的注意力,造成了学习马虎的现象。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这种现象属于注意力的稳定性、集中性。此类马虎一般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因为幼儿园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时间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儿童自身的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儿童上学前就重视儿童良好注意力习惯的养成。

(2)情绪的原因

各种情绪的干扰是引起儿童学习马虎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儿童在早上还没有睡醒就被妈妈叫起来,情绪很低时就匆忙到学校,忘记带铅笔盒了;还有的儿童下课因着急回家,没有把书桌内的作业带回家,出现了丢三落四的现象;有些儿童因家里父母吵架,或是因为亲朋好友要来家里玩等意外情况,造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没有听见老师讲新课的内容,也没有记住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出现了情绪不稳定、浮躁等学习马虎的现象。各种情绪变化所引起的学习马虎行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暂时性。儿童的情感正处于形成发育期,感情脆弱而且多变,俗话说“小孩的脸,一会儿一变”,很易受情绪的干扰。父母了解儿童的情绪状况,有效地控制儿童情绪,对消除这种暂时性的学习马虎行为是有积极作用的。

(3)性格的原因

性格的不同是导致儿童学习马虎的心理因素。例如:有的孩子天生就好动,走起路来从来都是脚踢石块,手抡书包,不是书被甩出去了,就是铅笔盒摔丢了;还有些孩子一看老师留的作业比较多就着急,看到难题也着急,看到时间晚了也着急,看到爸爸妈妈快~下班了还着急,这种好动、急躁的性格造成了儿童学习马虎的现象。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生活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方式,有的儿童性格比较急躁,做事容易匆忙,缺乏责任心,其行为方式必然表现为粗心大意、不细致等。性格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带有遗传性,儿童的生活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对性格的形成又起着很大的作用,儿童良好的性格取决于父母的先天遗传基因,同时也离不开后天成长的生活环境。父母在把握儿童先天性格的基础上,对儿童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4)学习习惯的原因

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儿童学习马虎的常见原因。例如:有的儿童,写作业时不想好就匆忙下笔;回答老师问题时没有想好,仓促作答等;还有一些儿童不爱看书,不爱动笔写日记、写作文,不爱听外语录音带,不爱模仿外语朗读,做事半途而废;也有一些儿童遇到问题总是想依靠别人、人云亦云,不愿动脑子想问题、没有自己的意见、思维独立性差等。

不良的学习习惯是可以改正的,习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赖于父母持之以恒的培养。家庭是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长期的影响、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之一。

(5)认知能力的原因

感知能力的障碍是引起儿童学习马虎的深层原因,儿童的心理定势是形成学习马虎的条件。例如:有的儿童对6与9p与q、d与b等数字或字母分不清,这是视觉方向感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儿童刚刚看过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书中的部分内容、作者是谁等问题就想不起来了,或是记不全了。这种边学边忘的现象,是短时记忆方面的问题。有的儿童这样做题:8+2=10,5+3=8,3+4=7,7-2=9,最后一题的错误,是由于前三道加法题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心理定势。

在儿童心理学中,认知是儿童学习活动的前提,人的感知能力在儿童时期所指的主要是学习能力,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儿童感知能力的障碍是引起学习马虎的深层原因,儿童认知活动的基础是书面感知能力和口头感知能力。在判断、比较概括、推理、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等认知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叫做认知方式。人的认知方式分为冲动型和稳定型,冲动型的表现是:考虑问题时急躁、粗糙,回答问题时不加思考、不仔细检查。冲动型的认知方式是儿童学习马虎的内在原因。解决儿童学习中“冲动型的问题,需要父母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