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铅笔 >> 铅笔市场 >> 我的钢笔情结散文

我的钢笔情结散文

北京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单位组织征文比赛,结束后,评了奖,发了表扬通报。我和同事商量,为了鼓励大家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应该给获奖者发一份奖品。发什么呢?我毫不犹豫地说发钢笔。同事认为可行,说征文比赛奖文具比奖别的东西更贴题、更靠谱。接着他又补问了一句:不知道他们稀罕钢笔吗?

是啊,发奖品要有纪念意义,也要实用。奖钢笔,如果往后退20年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因为那时大家都缺笔用,也都盼望着有一支好用的笔;可现在的人们,还会看重这样的奖品吗?这样的奖品还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吗?

现在,大家真的都不缺笔用了。需要时,可以从后勤部门随时申请来成盒的中性笔、铅笔,如果不喜欢用这种批发的东西,自己花钱买支像样的笔也不是多大的事儿;还有一些年轻人,办公打字基本上都是在电脑上完成了,用笔的机会已经很少了。笔,在当下已经失去了先前的那种重要地位,人们对笔的感情也远没有我们出生于60、70年代的人浓厚了。

我的第一反应选择笔,与其说是贴题儿,不如说是我内心深处有一个笔的情结。

我喜欢笔,喜欢钢笔,这要从小时说起。真正接触笔、需要笔应该是从上小学开始的。那是年。在那个年代,物质贫乏,文具也一样。记得上学的第一天,我背的是一个半新的草绿色书包,那是妈妈亲手用帆布缝制的,和部队挎包的颜色、式样差不多,是哥哥退换下来的;不是因为破损,而是因为它太小了,装不下几样东西;文具盒是舅舅给哥哥手工做的一个木质方盒子,虽然很结实,但也很笨重;又宽又厚的文具盒里只有两支铅笔,一支是新的,是为我这个新生特意准备的,另一支是用剩了半截的。那时,钢笔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才有,我这个刚入学的小学生是不会给配备的。晚上,和哥哥姐姐们挤在煤油灯下,一起看书写作业,看着他们手握钢笔,很是羡慕。

英雄牌钢笔商务男士高档礼物送礼品盒套装女生练字书法钢笔学生专用人办公签字美工笔刻字定制logo官方旗舰店淘宝月销量¥¥购买已下架

我偶尔也会用一次钢笔,而且那是一支很好的笔。那笔是父亲某次参加全县活动后,花大价钱买回来的,据说笔尖是金的,书写流畅,线条平滑;笔帽是不锈钢的,笔杆不粗也不细,手感特别舒服。它是父亲心爱之物,是父亲的宝贝。他不止一次向我和家人介绍它的贵重;想想也是,那笔花掉了一个工人半个月工资,如果换算到当下,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千元,甚至是两三千元,当然是奢侈品了。父亲是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对笔情有独钟。那支笔是父亲专用的,放在家里座钟上面。当然,孩子们也可以借用一下,但不能带出家门。我们都知道它的贵重,所以每次用时都有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很小心,很珍惜使用的机会,觉得用它写出了的字与其他笔写的都不一样。

每次去百货店买油盐酱醋时,都会对摆在柜台内货架上的钢笔瞄两眼,心里痒痒的:什么时候才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笔?那些钢笔放在两只大纸盒里,没有独立包装,一段时间也只有两三款卖,卖完了再进新款型。这些钢笔,除笔尖之外全部都是塑料材质,比较粗糙,价格在两三元,即使这样价格,对于我来说也不是轻易就能买的。两三元,在70年代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一支铅笔两三分钱,一个32开50页的学生写字本5分钱,一只牙膏3角钱;一个男壮年劳动力,干一天农活挣10个工分,一个工分8分钱。

小学三年级,需要钢笔用了,哥哥给了我一支。又过了一年,我用压岁钱买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钢笔,它外形是一只玉米棒子。我喜欢得不得了,整天带在身上。可没几天,就在一次游玩时弄丢了。丢了宝贝还行?我在走过的路上、玩过的树林里仔细寻找,转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让我心疼了好一些日子。

那时,拥有钢笔是文化人的象征,是让人羡慕的。在上衣的上口袋里别上一两支钢笔,金属笔帽露在外面一截,就像现在人们戴名贵手表、拎奢侈包一样,很有面子,感觉很好。有一句俏皮话:口袋上别一支钢笔的是小学生,别两支的是中学生,别三支的是大学生,别四支的是修笔的。钢笔虽然名字很硬气,但也不禁用;教室里人多、地方小,笔很容易从书桌滑落到地上,和水泥地面相比,钢笔笔尖和塑料笔身根本经不住碰撞,几次就会断裂。所以,那时修笔是一个行当,每个学校附近都有修笔的门店和小摊儿,生意不错。

我还用过一种叫蘸水笔的笔,它的笔尖和钢笔相似,但笔身内不能储存墨水。用时要从墨水瓶里蘸一下,写几个字后墨水用完了,再去蘸一下。这种笔不大好用,经常在纸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墨迹。后来用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们当时用它,主要是因为它的价钱比钢笔便宜很多。

出现专门的文具商店是近些年的事情。在此之前,钢笔和其它文具都是在百货店里卖,它们占据商店一块主要的地方。每次逛商店,我都会到文具区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笔卖、原先自己心仪的那一款还有没有。文具区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后来手头只要有闲钱,就会考虑去买一支来,而坏了的笔也舍不得丢。到大学时,能用不能用的已经积攒了十几支。

之后的几十年,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换过几个单位,但读书写字一直是我生活工作的重要部分;即使现在,绝大部分文字工作都是从电脑上完成了,面对屏幕上跳出的一个个文字,总没有写字的感觉,没有笔尖在白纸上自由滑动来得舒畅,所以我一直保留了手写的习惯。我喜欢在书桌、客厅、办公桌的笔筒里插一两支钢笔,随身背的包里也有,可以说是笔不离身。有笔在,就像家里有余粮一样,心里感觉踏实。虽然现在很少买笔了,甚至一年也进不了两次文具店,但每次从文具店经过,心里仍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和走进去看一看的冲动。钢笔情结已经牢牢地根植于内心深处。

作者简介:

刘巨成,男,原籍天津,现居山东济宁。曾在空军部队服役24年,转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喜爱写作,多年来部分作品在网络媒体和济宁报刊发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9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