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帝国的惊天骗局,以后不爱钻石爱和田玉

今天我们先不说和田玉,我们来说说钻石。

钻石行业最近发生了一个惊动行业的新闻,是这样的:

生产人造钻石工厂

在河南钻石工业的迅猛发展之下,人造钻石已经不再是玻璃刀之类的工业用途,而是可以做出完美又透亮的大钻石。

即使是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钻石商人,现在也无法用肉眼甄别人工钻石。价格更是白菜价。

钻石可以人工造了,而且还看不出来,甚至比天然的更漂亮。而且价格便宜。

当然作为掌控世界60%钻石生产的南非戴比尔斯钻石矿业公司看到这样的消息肯定就坐不住了,于是它们也推出了这样一项新服务:

成立了一个人工钻石品牌Lightbox,这款人工钻石的价格仅仅是天然钻石的十分之一。

这家全球最大的钻石生产商由于担心中国大量生产的人造钻石会使天然钻石销量受挫,情急之下就有了这个策略。

很多人说人工的肯定比不上天然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再往下看。

钻石到底是什么?

钻石是什么?听起来名字高大上,但其实钻石是世界上最不缺的一种元素构成的,那就是碳。

钻石就是碳,跟写字的铅笔和涮锅的木炭没有本质区别,是碳的特殊结构造就了硬度极高且晶莹剔透的钻石。

我们知道点石成金是一种传说,但把碳做成钻石,其实是可以的。而且做的比真的还好。

据报道,实验室生产出的钻石与南非露天开采出的钻石,在物理与化学成分上是一样的,甚至在实验室产出的钻石纯度更高,杂质更少。

相关专家还表明这类钻石是99.9%的纯碳结晶,其实就是真的钻石,而且更加纯净。天然钻石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瑕疵,但人造钻石没有一点瑕疵。

总结来说,中国生产的人工钻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赚钱效率,全方面碾压!

很多人说天然钻石更稀缺,但其实那只是他们喊出来的罢了。

从资源上来说,钻石远不是他们宣传的那样稀有和特殊。地球上钻石的储量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把地球上已知的钻石都挖出来,足够地球上60亿人,每人都分20克拉!这还是一个很保守的计算。

但不管你说什么,人家钻石营销做的好。钻石有着全世界最成功的营销案例,那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戴比尔斯公司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噱头,在全球花巨额广告费去营销它“男人在结婚前必须为女人购买订婚钻戒”这一价值观。让人们执着认为只有钻石是生活中爱情和地位的最伟大象征。

钻石的价值从那之后被不断抬高,钻石“意义非凡”让这种并不罕见的矿物不断升值。

你以为戴比尔斯的营销到这就算完成了吗,那这未免太小看它,戴比尔斯还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改变营销,再通过营销反控市场。

他们研究出奢侈的商品与女人的消费心理是矛盾的。于是戴比尔斯的广告在八十年代又开始强调钻戒应该跟惊喜结合。

为了表现出专业性,他们还扔出一堆的净度4C等专业术语,宗旨就是一条:越麻烦越好!

而哪个国家发现特大号钻石矿了,他们也第一时间拿出应对策略,要么买,要么贬低!

总之,在一系列的操控下,一种并不算珍贵的碳元素,成了一种看似稀有的宝石。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钻石本身的价值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它除了是你为另一半挑选的纪念品之外,其投资价值相比其它贵矿物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和田玉才是真正恒久远的

说钻石不好,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也懒得去思考。

但其实从文化层面来讲,钻石是强加的一种外来营销。作为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意义的,和田玉才是根正苗红的。

和田玉比钻石更有文化

古有赠玉的文化,自古以来,玉就是情人之间互相表示爱慕,传达情感的一种信物。

《诗经·卫风·木瓜》中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中有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些优美得令人沉醉的情诗中提及到的琼、琚、杂佩等,其实都是美玉琢制的佩件,专门用做情人间互赠的信物。

古有佩玉的文化,古有玉如君子等等,关于文化的事要说的太多。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玉息息相关。

中国有玉文化的强大基因,一直到如今,对玉的崇拜与喜爱都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和田玉比钻石的种类更多

钻石最大的买家就是女性,而且是要结婚的女性。但其实它也就是一个钻戒,镶个小饰品什么的,大了弄一个项链。而和田玉可以挑选的就更多了。

它有中国女性最爱的手镯:

它有戒指:

它有头饰:

等等等等,和田玉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的宝物,而是浓缩着中华民族性情与修养的象征物。而且每一种都极具传统文化的美!

和田玉比钻石更美

从文化的层面来说,国外喜欢亮闪闪的东西。而从文化上来说,国人更喜欢大气、含蓄又不失美的饰物。

它可以是温润的,作为饰品它也可以很耀眼。最主要的它比钻石更有传家的意义。买一个钻石其实放几个月就不会佩戴了。而和田玉不同,它可以作为家庭的一种寄托永远流传下去。

结婚送一块和田玉,多年后拿出来,它的意义会更加非凡,也更显得珍贵!

并非贬低钻石,也并非宣扬和田玉,只不过想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更加强盛一些,被更好的传承一些。文化的不自信,让很多人盲目的去追求国外的一些文化,比如奢侈品等等。

当有一天,人们不看钻石,而是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2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