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是老师给孩子的批语,孩子现在在上小学二年级。思考是人的本能,科学的思考习惯却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如何培养二年级孩子科学的思考习惯呢?
昨天孩子在预习功课的时候,问我在她们课本上出现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什么意思。我给她按照百度百科上释义解释了一下。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这是《论语》里提倡的一种读书和学习的方法,提倡学习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就是说学习中要养成自己思考的学习习惯,谈学习必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小学老师总结的基本学习习惯是认真书写的习惯;提前预习的习惯;独立学习的习惯;复习归纳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除此之外,最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就是自己的“思考”能力。教育学家认为孩子学会思考的核心就是能提出问题并学会分析问题,直到最终解决问题。思考能力是孩子学习的重中之重,思考应该贯穿在孩子听课、做作业、复习的全过程中。
培养能力的事必须持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例如:听课中,对老师的提出的问题要积极思考,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老师讲课的过程基本就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的,孩子上课听课认真,主动思考,就是一种正确思维习惯的养成过程。
在做一道题之前,先要思考问题究竟问的是什么,以此为思考起点,通过阅读理解已知条件,根据自己已经在掌握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然后在做完这道题后,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反向思考的过程,就是要弄清这道题,用了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习惯要能达到这种驾轻就熟的程度,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就依赖于老师的培养,家长的引导。
二年级孩子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要让孩子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就一定不要帮他们解决。鼓励孩子平时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实在没有思路,家长可以协助,绝不是直接说答案,是引导。例如下面这道二年级习题:
一个自动铅笔5元,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自动铅笔的4倍,5本漫画书的价钱之和等于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请问一本漫画书多钱?
对于具备逻辑思维的父母,求解这道题很容易。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思维形式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就是具备看见才明白的能力,还没有完全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思考以后才明白的能力。那么求解这道题,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图示法入手,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来。
图画完,孩子自然就能说出答案。做完后,隔天再出同类型的题让孩子做做,巩固一下。我发现小学二年级的应用题基本都能用图示法解决。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在家庭中,给孩子营造独立思考的环境:父母对孩子的事不要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而是让子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很多家长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网上时常爆出为陪写作业,有家长被气出心梗,妈妈辅导作业气出乳腺结节、爸爸陪写作业吼到民警上门、夫妻因辅导作业反目……“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一切都可归因孩子没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家长不要就题讲题,更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先把孩子的问题搞清楚,合理引导,实在给孩子讲不明白,暂且放下,让孩子求教老师,要相信老师总比我们家长有办法。正所谓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讲知识:
这个是孩子老师家长会上告诉给我们的办法。让孩子自己的话讲解课堂学的知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孩子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对家长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无论对错:
鼓励孩子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当孩子有疑问时,家长尽量陪着孩子尽一切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让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讲完,不要打断:
当孩子在讲自己的想法理由时,无论孩子的想法对或错,只要能把问题阐述清楚,表明自己的观点就好。至于对错等孩子讲完再讨论。
二年级孩子养成正确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对对事物充分感知,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完成自己思考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级。
我是为娃学画,我始终坚信初生的婴儿好似一张白纸,一方未开垦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练“画功”,才能为娃画出一条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