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生之路#
“这简直是一种自我毁灭!你一个有文化的高中生,又有满身的才能,怎么能和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女人结婚?”
一听高加林曾想和刘巧珍结婚,黄亚萍就尖锐地表示自己不能理解。
刘巧珍风光嫁人
高加林是农民高玉德的儿子。高玉德老来得子,高加林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更别说认真下地干农活了。
高玉德有个弟弟叫高玉智,年少就离乡当了兵,几十年没回一次家。
高玉智与高玉德一年通几次信,年底给他们寄一点零花钱,关系仅此而已。
高玉德家困难,帮扶他们的还有德顺老汉。
德顺老汉打了一辈子光棍,对村里的小孩子极好,有好东西了自己舍不得吃,满村子转着往孩子们手里塞。
高加林早慧,庄前村后都是同龄人里拔尖的。德顺老汉喜欢他,见高加林有时连买一支铅笔的钱都没有,就三毛五毛地给他。等高加林去县城读高中了,德顺老汉又常提着半筐水果去学校看他。
德顺老汉心地善良,他虽然比高家村生产队长高明楼死去的父亲小六七岁,但两人年轻时结拜过,趾高气扬的高明楼见了德顺老汉,也得规规矩矩叫一声干爹。
在学校时,黄亚萍是班长,高加林是学习干事,两人之间的交往比较多,又都爱好文学,难免萌生了些许少年情愫。
在黄亚萍之前,高加林认为自己接触的女生都是很俗气的,她们动不动就攀比吃穿,成绩也赶不上男同学,而黄亚萍则不同,她聪敏大方,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高中毕业后,黄亚萍凭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留在了县广播站,她的追求者张克南在县副食公司当了保管员,而高加林则因户口回了农村。
尽管黄亚萍和高加林相距只有十来里路,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起初,每当高加林听见黄亚萍播音,心里总有一种很惆怅的感觉,到后来,这一切都淡漠了。
对黄亚萍来说,她做不到为爱嫁给一个农民,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看着常找机会献殷勤的张克南,黄亚萍的心渐渐融化了,与他走到了一起。
张克南有实干劲,为人善良周到。他像儿子一样孝敬着黄亚萍的父母,两家四个大人相处融洽,就等着喝喜酒了。
黄亚萍和张克南在一起的消息通过其他同学传到了高加林的耳朵里,他莫名其妙地难受了一下,但也没指望还能和黄亚萍再续前缘。
没考上大学对高加林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精神创伤,但好在他做了民办教师,既不用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有时间继续学习,在报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三年后,高明楼与马占胜合谋,撤了高加林的职,让自己刚高中毕业的儿子高三星顶了这个缺。
高加林难以接受,成日躲在家里抽烟躺炕,闹了一个月的情绪,直到家里穷得连买油量盐的钱都没了,他才带着母亲做的馍进城售卖。
火车站里,高加林迎面撞上送张克南的黄亚萍。
张克南上车后,黄亚萍慌忙撒谎,说自己是来车站接一个老家的亲戚,至于张克南,两人不过是偶遇。
对此,高加林没有拆穿,他只觉得晦气。
集市上,高加林怕丢人,馍一个没卖。刘巧珍见了,从他胳膊上夺走篮子,再回来时,她给了高加林足额的钱款。
回家的路上,刘巧珍大胆表白,高加林的第一反应是:“咱们这样站在路上不好。”
月光、美人、乡野,高加林亲了刘巧珍,可他回家就后悔了。他怨自己太冲动,害怕要是刘巧珍让他负责,自己从此就被拴在了黄土地上。
高加林虽然因为高明楼走后门而被迫满身黄尘地做起了农民,但他才二十四岁,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总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要被埋没在高家村里。
从内心来说,黄亚萍才是高加林理想的爱人。与刘巧珍这样的本地农村姑娘不同,南方来的黄亚萍有文化,家庭条件也好,她的身上弥漫着一种非常吸引高加林的神秘感。
至于刘巧珍,她与高加林从小一个村长大,单纯却也单调,高加林一眼就能看到底。
高加林躲了刘巧珍好几天,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与刘巧珍谈起了恋爱。
村里人思想不开放,光那些粗鲁的玩笑话就叫人受不了。高加林和刘巧珍没有公开恋情,只在众人日落而息的时候悄悄享受二人世界。
但很快谣言就传开了。起因是几个偷西瓜的小学生在村外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看见了高加林和刘巧珍。
风声传到刘巧珍父亲刘立本的耳朵里,他不由分说,先把“败坏门风”的刘巧珍揍了一顿,又跑到高加林家,指着鼻子骂高玉德,说他儿子勾引自己女儿,扬言要把高加林的腿打断。
刘立本虽在高家村是个外姓人,但却颇受尊重。全村只有他和高明楼两家圈了围墙盖了门楼,若论富有程度,刘立本还更胜一筹。
在刘立本看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加林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他看中的是马店村的马栓。
马栓虽然不识字,但脑筋灵活,种庄稼和做生意都是一把好手。刘立本喜欢马栓,觉得将来丈人女婿合伙做买卖必定得心应手。
刘立本的大女儿嫁给了高明楼的儿子高双星,生下了孩子。
按高明楼的想法,他是很赞成高加林和刘巧珍在一起的,毕竟在民办教师一事上,高明楼是欠了高加林的。如果高明楼家、刘立本家和高加林家能亲套亲,往差了说可以借着亲戚关系化解仇恨,往好了说将来三家利益相连,在村里势众力强。
此时的高加林和刘巧珍因恋情曝光,索性大大方方秀起恩爱来。他们在村民的目光和私语声里结伴进城,高加林也因为有了刘巧珍,从灰心丧气的情绪里走了出来,重新激发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不久,高玉智带着妻子和最小的孩子转业回了高家村,成了马占胜的直属领导。
高明楼与马占胜生怕高玉智秋后算账,急领导之所急,多方走动,安排高加林去了省城当通讯干事,平时写写文章就行。
原著里这样描写高加林一步登天的过程:
他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中间经过些什么手续?这些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填了一张招工表,其余的事都由马占胜一手包办了。
高加林去了省城,如鱼入海川,一时春风得意。
就在他走后没几天,马占胜安排高三星去了县农业局的机械化施工队,顶替他教师职位的是刘立本的三女儿刘巧玲。
当黄亚萍在广播站第一次看到高加林的稿子时,才知他回城参加工作了,那个对她来说“如果和高加林在一起就要一辈子当农民”的可怕前提已经不存在了。
于是,黄亚萍一次又一次地去找高加林,暗示他自己根本不爱张克南,并许以重诺,说高加林可以因为黄父的关系去南京工作。
当爱情与前途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高加林开始用一种审慎的眼光看他和刘巧珍的关系:刘巧珍虽然聪明能干,但她除了当一个农村家庭妇女,再难有更好的发展,就像她来县城看他,高加林谈的是文学,刘巧珍说的却是村里婆婆妈妈的事。
权衡利弊后,高加林决定和刘巧珍分手。他怕刘巧珍闹得下不来台,刻意选了一个既远离高家村又距单位不近的地方,谁知刘巧珍不吵不闹,再次善解人意地替他说完了那些难以启齿的话。
刘巧珍黯然回了高家村,分手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些和刘立本不和的人纷纷不怀好意地讥笑刘巧珍,说她大字不识还攀高枝,结果叫人家甩在了半路上。
刘立本这人刀子嘴豆腐心,他本来对刘巧珍和高加林的事怒气未消,可看见女儿已经被磋磨得不成样子,再舍不得说半句埋怨的话,只待在另外一个窑洞里成日长吁短叹。
马栓是个心地善良的老实人,他坚持到刘家提亲并告诉刘巧珍,说谁都有恋爱过往,他不在乎。
刘巧珍答应了马栓的求婚,唯一的要求是尽快举办婚礼。
马栓是真心爱刘巧珍的,聘礼两年前就全部准备好了。
大婚那日,十里红妆,刘巧珍风光出嫁。高加林的父母没脸见人,父亲高玉德一早就躲进了山里,母亲也赶紧去了邻村一户亲戚家串门。
黄亚萍含泪索吻高加林
与刘巧珍分手五天后,高加林与黄亚萍恋爱了。
在此之前,黄亚萍先是大半夜把父母叫醒,宣布自己已爱上了别人,接着又给张克南写了一封断交信。
但是恋爱并没有预料中的甜蜜,深入接触后,高加林发现黄亚萍太任性了,他开始怀念温柔体贴的刘巧珍。
接到信的第二天,张克南就从副食门市后边的院子里带回一把长柄大斧,每日一声不吭地劈着极难破开的榆木。
自己的儿子被玩弄了感情,张克南的母亲怒不可抑,她收集了相应的材料,揭发高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
事情很快被查清,与此同时,高加林的叔父高玉德也知道了事情原委,他两次打电话,坚决要求把高加林退回高家村。
高加林被撤销了工作和城市户口,马占山被撤职。
高加林和黄亚萍,农村小伙和城市姑娘,他们之间的关系本就因为家庭出身和经济条件的差别,不同的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而天然地隔着一层屏障,这次变故陡生,彻底断了高加林靠婚姻鲤鱼跃龙门的妄想。
高加林决定亲自去黄家提分手。就在他刚要出门时,张克南来了。
数天前,张克南知道了母亲的所作所为,他与母亲大吵一架后,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了黄亚萍,让她看看还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高加林祝张克南和黄亚萍幸福,然后去了黄家,告诉黄亚萍自己更爱的是巧珍,哪怕她一个字也不认识。
黄亚萍扯住转身就走的高加林,伤心地求他再吻一次自己。
高加林回过头,吻了黄亚萍,然后嘴里含着一股苦涩的滋味,匆匆跨出了门槛。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黄亚萍家。
写在最后
高加林落魄回乡,刘巧珍的姐姐刘巧英和母亲决定在他的必经之路上堵他,要狠狠奚落他一番。
刘巧珍知道后,跪着央求姐姐不要这样做,并拉她一块去找高明楼,想让高加林再去教书。
短短数月,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如果当初他没被权势迷了眼,也许现在的他还能和刘巧珍在星空下默默的依偎在一起,就像牵牛花绕着向日葵。
电视剧《人生之路》是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小说《人生》改编的,原著获得陈忠实、王安忆、格非、贾樟柯等名家一致好评。
《人生》以陕北的城乡生活为背景,叙述了知识青年高加林回到家乡又离开家乡,以及再次回乡的人生历程。
人生(版,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代表作,激励万千读者,堪称《平凡的世界》序篇))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27.2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