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家长知道,孩子过早的补课不好,可是,还是抱着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想法,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提前学习知识。
至于有哪些危害,家长可能不是太清楚,这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学习班上有一个叫小俊的男孩,六岁,瘦瘦的,两只大眼睛很有神,可是一坐到课桌跟前,眼里的光就暗淡了下来。看到作业很发愁,他觉得妈妈留给他的作业太多了。
他写一会儿作业,就东看看西望望,然后再写一会,抬头看看别的同学做什么。
要不就是不停地削铅笔,一根铅笔能用拧笔刀削上四五分钟。
原本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功课,他能写三个多小时。
九月份就要上小学了,妈妈给他留了两页写字描红,一页的拼音,这两项作业都是十六开的作业本,一页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这项作业是32开的小本,题量相对来说少一些,还有一一项是阅读。
我看到这种情况,问到他:“你为什么写的这么慢啊?”
他说:“我不想写”
“为什么不想写?”我问他。
他说:“太多了,我太累了”。
说完这句话,他的眼睛突然变的湿润起来。
我看他要哭了,赶紧对他说:“我陪你一起写好不好,你累了,老师给你揉揉手”他不解地看着我,然后点点头。
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妈妈给他留的作业多,即便是不愿意写,写的很慢,他还是把字写得很工整。
我对他说:“你回家可以跟妈妈商量一下,把作业量减少一些”
他说:“我到家就忘了”,说完低下头。
这种“切肤之痛”怎么会忘记呢?只是害怕妈妈,不敢说出心里的想法。
妈妈留给他的作业,已经超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不想写,一边写,一边玩。
看似玩,其实是用逃避来减缓内心的压力。然而这样一边写一边玩,就养成了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功课听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家长却一股脑地把责任推给了孩子,殊不知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
如果在他能力范围之内,相信他会完成的又快又好的。
在1-3年级的孩子,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不要让过多的题量泯灭了孩子本来旺盛的求知欲。
家长想想,到底是教会孩子做对了几道题重要还是激发出孩子旺盛的求知欲重要?
求知欲好比在孩子内心深处种下了一颗知识的种子,会发芽、开花、结出硕果,更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那么在国外,对待学前教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在德国,禁止学前教育是列在宪法里面的,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要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
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知道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有一位叫桑德拉的家长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是孩子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是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在欧洲,认为学前教育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而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不同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众说纷纭的学前教育,到底是让孩子学知识好还是不学好,作为家长,你是怎样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