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故事第30集勤奋的学霸

说起少年有志、勤奋学习的典型,也许很多人会如数家珍:闻鸡起舞的祖逖、囊萤映雪的孙康、牛角挂书的李密等等,其实,咱们的刘胡兰也是个勤奋好学的有志青年,堪称那个年代的学霸。

论勤奋,刘胡兰从小就爱学习。小时候,跟着妈妈胡文秀识字,经常把石板放在纺车上,边纺线边认字儿,一天认三个字。晚上钻进被窝里,一只手还要在被子上写来划去的,嘴里念念有词。要知道,那时候,既没有老师在屁股后面追着,也没有大考小考的考试逼着,更没有可亲可敬的爹娘盯着,可人家胡兰子对学习,就是这么自觉,就是这么自律。

后来,奶奶石三奴不让识字了,刘胡兰就转移了战术,走出去,求外援。她之所以经常去闺蜜金仙家,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利可图”——在那里,跟着有文化的刘芳站长能认识很多字儿呢!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

再后来,县里要举办妇女干部训练班,这更是个学习的好机会啊!错过了一定会遗憾一辈子的,所以,刘胡兰执意背着家人逃到了贯家堡村,就算疼她疼到骨子里的奶奶,哭鼻子抹泪儿演了一出追孙的戏码,也没能撼动她学习的信念。

因为,刘胡兰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越来越觉得:想要做好革命工作,必须有文化,只有学习,才能懂得更多的革命道理。她曾经对小伙伴吐露过心声:“别人吃得好穿得好,我不眼红,人家有文化,我可眼红哩!”这时候的刘胡兰,最最渴望的就是多学文化,多长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将来为革命工作打好基础。

书山有路勤为径,这句话形容刘胡兰再合适不过了。上课的时候,刘胡兰不仅用心听,而且尽力记笔记,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不会写的,就划个圈圈,标个道道,作个记号,课后再去请教别人。

笨鸟先飞的道理,她懂。为了尽快提升自己,刘胡兰学习特别努力,也特别珍惜时间,经常见缝插针地学,一有空儿,就拿着铅笔练习写字。那些用过的旧帐本上,经常密密麻麻写满了革命的词句,或者是一些人名和地名。

有一天,夜很深了,从外面开完会的吕雪梅匆匆回到了妇训班的宿舍里,一进门,她就愣住了:如豆的油灯下,刘胡兰已经伏在炕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一只铅笔头。再看桌上的旧纸上歪歪斜斜地写满了小字,最后一个坚决的“决”字,少了两个点儿,还没写完。看着胡兰子熟睡的样子,吕雪梅有些不忍,却又不敢叫醒。她知道,一旦醒来,胡兰子是不会睡的。于是,吕雪梅脱下了自己的上衣轻轻地给她披上,可是,尽管动作很轻,刘胡兰还是被惊醒了。吕雪梅见状,赶紧催促说:“胡兰子,时候不早了,快睡吧。”

睡?今天的计划还没完成呢!刘胡兰告诉吕雪梅:“姐,你先睡吧,我再学一会儿。”说着又拿起铅笔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对这个倔强又上进的胡兰子,吕雪梅是既心疼又欣喜。

从妇训班学习回来后,刘胡兰被任命为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整天忙着办冬学、斗地主、动员群众,经常是出了东家进西家,回家后还要帮着家里干活儿,但这些都没有成为刘胡兰放松学习的借口和理由。那时候,由于敌人实行经济封锁,生活条件差,学习用品就更紧缺了。可即使这样,也没有难倒刘胡兰。没有纸和笔,她就以石灰块儿为笔,以地为纸,任由自己“舞文弄墨”。

可是,日子久了,遇到冷天雨天,在地上练字总是不太方便,这可怎么办呢?刘胡兰又开始为练字动起了脑筋。

以前的女孩子大都有一个方方正正的梳妆盒,正是这个盒子激发了刘胡兰的创意:用这个盒子当石板不正好吗?可是,石板有了,拿什么写呢?别急,满地的细沙土不就是好材料嘛!她把盒盖翻过来,在里面铺上一层细沙土,然后,用手指或者树枝在上面写,写满了,拿起来一摇,沙土立刻恢复原状,然后再写,再摇,如此反复利用,环保又省钱。一种简便易行的写字工具就这样面世了!

那时候工作忙,经常要在晚上加班开会,可即便这样,刘胡兰也不忘学习。有一回开会晚了,灯里没了油,大家就说,这样黑灯瞎火地开会,也行,还省了油。可是,刘胡兰却不同意,硬是跑回家,倒了些麻油过来,把灯点上了。她说:“点上灯,我们就可以边听边做笔记,上级布置的工作,记下来就忘不了,也能完成好。”

面对如此勤奋的胡兰子,想必,每个人的心里一定写着这样一个大写的字:服!

来源:文水宣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