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法孩子应该在6岁以前学完汉字,6岁

西方教育学认为,儿童的感性大于理性,而识字是理性的,所以过早识字是摧残儿童。但是,有一点被忽略了:

西方的文字和汉字不同。西方,乃至世界上所有的文字现在都是拼音文字,只有汉字不是(还有东巴等极少数文字,但那是巫师用的)。

拼音文字是用理性记忆的,汉字不是。香港的温金海先生做了一个脑神经专业的研究,这项研究是汉语学习和英语学习的脑神经作用的对比,历时多年完成。结论说:学英语主要用左脑(逻辑),学中文主要用右脑(形象)。所以,如果要尊重儿童,那么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而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

让孩子在对的时间里学对的东西,无疑是事半功倍的。而能够早日打破识字壁垒,孩子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无疑能够领跑同龄人。

01

但是,怎么样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让孩子学会那么多的汉字呢?

别怕,这里有方法!

1、指读+反复打乱练习

古人教识字,用大字课本,指读。注意,古代的“读”就是今天所谓“吟诵”。吟诵的时候,每个字音拖长,声母、韵母、声调,全都清清楚楚。合在一起,还是一首歌,好听好记。一篇《千字文》,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就是一首歌,唱一遍,十分钟。

用小手指着,再加上老师有时打乱顺序,于是,他就知道这个字形就读这个音。通过大量的识字和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过识字关了。

2、选用蒙学课本

(1)蒙学具有科学性。蒙学课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正音识字。蒙学的文字都不是乱编的:有平有仄,有清有浊,有升有降,得间隔开。

孩子唱的时候,声音上去了,下一个字准下来,声音下来了,下一个字准上去。该停顿要停顿,孩子没成人那么长的气口,所以吟诵起来是很舒服的。

*蒙学除了声韵类的(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都是歌谣体,均匀节奏的,为什么呢?

因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很难接受不均匀节奏。

三字句为多,是汉语的不平衡韵律结构,不平衡,就要追着下一个字,所以环环相扣,速度很快,特别适合儿童。

*蒙学的吟诵调以平调为主,为什么呢?

因为幼儿正在学说话,有起伏的调子,容易干扰学说话。

(2)蒙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而且有价值的。且不说《三字经》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全套基本概念,也不说《千字文》的文化涵义和识字功能,也不说《千家诗》都是适合儿童的温柔敦厚的诗,也不说《声律启蒙》传授了汉诗文的意象系统,我们就说说好像最没意思的《百家姓》。

现在读《百家姓》的最少,因为它好像没有意思。其实《百家姓》有很重要的意思,它传达的是孔子的华夷之辨的观念。

什么是华?凡相信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的,追求和谐理想、天下为公的,为中国人。

什么是夷?凡相信主客分立、弱肉强食的,追求竞争、天下为私的,为蛮夷。

现在大家都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第一页说什么?资源短缺与资源配置。这背后的理念是什么?不是很清楚吗?中国古代为什么不愿意发展商业,甚至不愿意发展科学,于此不是豁然开朗吗?一百年来,大家都说西方好,中国文化落后。这二十年来慢慢改口了,说中西文化各有所长,各自适应各自的社会,要互相交流学习。这当然很好了,可是,在内心深处,忘不了孔子的华夷之辨。

三千年来,我们一直是说中国文化优于蛮夷文化!这不是骄傲自大,而恰是中国人要给21世纪的人类带来的福音!首先要自己明白,才能传播给外国人。我们的文化,有他们没有的好处。竞争不是大道,仁爱才是永恒。希望有一天,《百家姓》变成《万家姓》,在那里面也能找到奥巴马,也能找到野田、小泉。

还要争辩一点。就算是华夷之辨,也可以换一种形式啊,为什么要一大堆姓在一起,毫无含义。远远不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有涵义。

因为《百家姓》是乱码,没有逻辑性,只能死记硬背,所以要反对。

果然如此吗?且不论《百家姓》有格律、有节奏、有韵脚,就算是乱码,乱码没有价值吗?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对我们都是乱码。儿童的一个最大的能力,就是把乱码变成有序的码。随着年纪增长,这项能力渐渐消失,我们逐渐都是通过逻辑来记忆了。

还记得我们的一些中学同学考上了北大、清华吗?还记得他们有一个常人做不到的能力,就是能背圆周率吗?谁能把背乱码的能力保持到成年,谁就是天才。天才就是童才啊。再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背过很多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歌谣?我们更喜欢知道意思的歌谣,还是不知道意思的歌谣?至少不相上下。国外有一项比赛,就是背乱码,前些年还引进到中国。这是智力游戏,明白了吗?我们古代的儿童,从小就训练背乱码,这在教育学上,应该是一大奇迹!应该再次感恩祖先!

按照吟诵的规律,开蒙似以《百家姓》为好,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没有涵义。在吟诵的方法上最简单,只有依字行腔,没有依义行调。其次则是《三字经》,然后是《弟子规》,再然后是《千字文》、《声律启蒙》、《千家诗》。声韵类的靠后放,因为节奏有变化,年龄小的孩子不容易接受。

古文一般情况下,不当在幼儿期读,因为古文是完全没有节奏的,那是另外一种节奏,是快快慢慢、高高低低的美,是气。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见过打拳吗?读一篇古文,就像打一套拳,窜高伏低、辗转腾挪、忽快忽慢、大开大阖,最后敛气收官。这是高境界的美,是儿童所不能体会的。所以,幼儿也不宜读经,因为经基本是古文。只有《诗经》和个别有节奏的篇目可以读。经是一定要读的,但要押后到六至八岁以后为宜。

02

识字会了,那么再来说说写字。为什么中国学生少有能将字写的好的?看完这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

1、学写字的时间不对

古代蒙馆一般不写字。写字,一般是六到八岁以后的事。写字有开笔礼,先生郑重其事地送给学生一只毛笔,这时才能写字。

为什么幼儿不写字?因为他的神经还没有发育好。写字是很精细的活动,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控制他的胳膊和手指。

2、用错了笔和纸

古代,即使早开笔了,也是先给粗笔写大字。现在可好,一入学,就发给每个小学生一支那么细的铅笔,还有那么小的格子的本子,一上来就写小字。

所以没有经过专业的书法训练,一直到大学,学生罕有写字好的。而且由于小学生控制不了那支细铅笔,往往无法坚持正确的写字姿势,造成很多问题。以前用粗笔写大字,人、笔、字一开始都是正的,所以罕有写字不好的文人。

古代教育知识博大精深,而我们一味地向往美国教育、外国教育,却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里的东西都没有学好、用好,如何才能将中国的知识传播出去。不是只有外国才有科学,中国也有科学,否则哪有曾经的天国上朝?

如果不好好珍惜这些好的东西,它们很有可能只能慢慢地被时间的长河淹没。而这,是一件多么可惜又令人痛心的事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